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我在七零年代刷淘宝第92节(1 / 2)





  做买卖不就是有来有往么,老太太以为自己出一个高价,老烟鬼还价,她坚持一下,双方你来我往,互相让步,最终达成一个中间数的交易,没想到老烟鬼不按套路出牌,说走就走,毫不留恋。

  儿媳妇在里头受了不少罪,儿子孩子都想她,老太太着急凑钱把人接出来。到时候人出来了,她家在附近也过不下去,干脆收拾东西回老家,临走能多搞点粮食就多搞点。

  老烟鬼顺势回头,“还什么价?又不是我买房子,我是受人所托帮别人问的,人家就给了我这个数,你不同意这价,那我一个帮忙的还能自掏腰包去贴补上?还什么价,还不了,没的谈。”

  见他态度坚决,老太太反而慌了,她这房子早先是廖家下人住的地方,后来廖家聪明,还没等被打倒,就把家底捐给了上边,这片区域砌墙被规划成了连体独院的一趟房,她家因为以前在廖家做事时得势些,住的房子大些,等到分房时候,就把这原先住的这间给了她。

  也就是因为房子是这片最大的,才造成了现在高不成低不就的局面。现在年轻人买房,都是用作婚房,太大了住不过来,而且价格还贵,所以她这卖房子的消息发出去之后,还真没人能给到老烟鬼这个价的。

  对比之下,老太太妥协了。

  约定好明天交易,老烟鬼直接来了廖家。至于老太太在后边跟踪,想要看他到底是为谁帮忙的,老烟鬼也没在意,大大方方推开了廖家大门。

  “呸,我就知道肯定是撒谎,”老太太站在门口啐了一口,转身回家了,反正那价格已经算是她眼下能卖到的最高价,是廖老爷还是老烟鬼买的,她也管不了那么多了。

  “狗改不了吃屎,”听完老烟鬼的复述,廖爷爷嗤道。

  “辛苦了,快喝杯水,”廖爷爷没什么诚意的把自己还没来得及喝的水杯推了过去。

  “你那粮食明天能弄到多少,实在不行,我这边能给你联系到,你就拿钱就行,价格保证公道。”老烟鬼转头问林冉,他跟那家人说好的是明天,就是因为他有这底气能帮林冉把粮食弄到,晚了,也怕夜长梦多。

  林冉眼前一亮,没想到老烟鬼爷爷竟然有这样的渠道,闻言赶紧点头,“那就麻烦爷爷了。”

  她正愁自己明天该怎么避开魏亦鸣的跟随,把粮食弄到廖家又不被人发现呢,老烟鬼爷爷就送来了办法。要知道,这里可是北京,一个不小心被人发现,自己能不能保住不说,指不定还要连累魏家、廖家,甚至一连串的认识人,林冉不敢拿别人的前途去赌。

  第二天交易的时候,林冉特意穿着臃肿乡土,半捂着自己,叫老太太看不真切,完全没认出来她就是让自家这么惨的当事人之一。

  手续办的很顺利,有老烟鬼爷爷从中监督,房产证顺利到手。思来想去,林冉把证件写了刘振平和王连英的名字,这房子本来就是为了两位老人而买,写她俩的名字正好。

  “哎,我没本事把房子弄回来,倒叫我孙女把事儿办成了,老天开眼呀,”看了看新鲜出炉的房产证,廖爷爷又是感伤又是欣慰。

  原以为他会心存芥蒂的林冉,彻底放下心来,给石景县那边去了长途电话,示意姥姥姥爷可以启程来京了。

  交易达成,原先的住户很快把儿媳妇接回来,全家人收拾行李回了老家。

  在姥姥姥爷来之前,林冉还要把新家打扫干净,布置好家具,才好迎接人入住。

  这几天林冉都是住在廖家的,可把廖爷爷廖奶奶高兴坏了。

  因为还没安顿好住处,外交部那边也没什么事情需要她这个新人忙活,戴部长干脆让人先安置妥当,再去部里工作。

  吃完早饭,魏亦鸣早早过来接林冉,去新家大扫除。魏亦鸣家离这边半小时不到的脚程,两个人到新家的时候,才上午八点。

  花了两天时间重新粉刷的墙壁这会儿已经大半干,林冉和魏亦鸣开始擦地。

  两个人都没有过刷墙的经历,廖爷爷廖奶奶身体不适,不方便前来,两个没有经验的人刷墙之前,没有提前把地铺上报纸,刷的时候又滴落太多灰浆。

  地上都是结块的漆料的印记,清理起来极为困难,等到地面上的漆料清理好了,地面也都完全焕然一新,墙上也已干透。

  经过老烟鬼爷爷的从中介绍,林冉找到一个靠谱的木匠师傅,只花了很少的价格,就换来了全套的家具。

  早些年廖家是这片的大户人家,就连下人住的院落也都是石砖铺砌,这倒是给林冉提供不少便利。

  新家总面积一百多平,分为东西中三个屋子,左右大小相近,格局相反,中间的是厨房。

  来到了新的环境,有了新的工作,林冉再不用担心周围人知根知底的指点,索性放开手脚,拉着魏亦鸣逛起了商场。

  上次碰到魏晴的那家商场对面,还有一家更大的商场,里面商品动辄上千,平时人烟稀少,但林冉却直接走了进去。

  虽然魏亦鸣一再表示自己有外汇券,但林冉还是坚持买了北京牌黑白电视机,一台只需698元。

  这个年代的电视机并没有后世那么丰富的节目,为了生产,白天没有节目,只晚上会播放一小会儿节目,三位数的北京牌电视就足够刘秀心疼,如果自己买了一台外国引进的彩电,刘秀怕是要担心自己的嫁妆到底能不能够用了。

  电视机可以看到画面,但只有晚上有节目,姥姥姥爷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,多数时间都在家里,林冉在大楼里转悠一圈,又买来两台收音机。

  有了收音机,姥姥姥爷白天的生活也可以很充实。

  凭票供应的单门冰箱、洗衣机,林冉也没跟魏亦鸣客气,直接用他带来的票,自己掏了钱,付款买回了家里。

  这年头的百货大楼可没有送货上门的概念,林冉又找车给家电拉回了新家。

  魏亦鸣虽然是科研出身,但小时候也是在部队历练过的,挪动个家电还是不成问题。

  一番挪动后,林冉满意的看着自己的新家。

  第148章

  新家院里自东向西一共三个房门。

  中间最里面是厨房,已经安好了新铁锅,还有各式厨具,外间中间摆放着桌椅,可以用作餐厅,墙角立着一个单开门上下双层的冰箱。

  东厢房较大些,按照习俗,是给姥姥姥爷住的,外间是客厅,摆放着新买的电视机和收音机,最内侧的墙边还立着一个双桶洗衣机;里间是一个十多平的卧室,一个一米五的双人床,床头摆着一个小柜子,墙边靠着两个双开门大衣柜,林冉打算在以后的日子里,慢慢用工资把它们填满。

  西厢房比东厢房略小一些,但进门直接就是卧室,所以可居住面积有二十多平。

  靠窗户的两个单人床,中间隔着一个木桌,一把椅子,可以用来写字看书;墙边立着同样风格的两个大衣柜。

  本来林冉想多放些家具的,但还是魏亦鸣提醒的对,等到刘秀搬来北京,也不会在家经常住。她的工作性质,注定要经常加夜班,到时候肯定是要住在首钢的员工宿舍里。

  林冉听完这个事情,有些懊恼,她光顾着买房子,竟然忘记考虑妈妈上班的距离问题。不过魏亦鸣倒是安慰她,“首钢比石景钢铁厂大很多,就算你新房子买在首钢附近,伯母估计也会住在宿舍的,而且那边比较偏,不太适合姥姥姥爷居住。”

  这话多多少少起到了一定的安慰作用,林冉暗自盘算起以后在首钢附近再买一套房子的可行性。

  要说不常住在家里,那林冉觉得自己也得算一个,这事儿看她刚去外交部报道时冷清的办公室就能看出来,以后工作中外交部的出差也少不了。